寒冬送溫暖 關愛寄真情
——我市開啟冬季專項救助行動紀實
11月1日起,我市各級民政救助管理部門,統(tǒng)一開啟“寒冬送溫暖”專項救助行動。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加大救助巡查頻次,防止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、臨時遇困群眾露宿街頭,出現凍傷凍壞現象,切實保障遇困群眾基本生存權益,幫助他們順利過冬。
“寒冬送溫暖”專項救助行動啟動后,我市充分發(fā)揮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領導協(xié)調機制,救助管理機構加強與公安、綜合執(zhí)法、藍天救援隊等部門和團體的協(xié)調聯動,形成合力做好困難群體的救助管理工作。同時,加大夜間及低溫、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和節(jié)假日等特殊時間巡查頻次,重點巡查車站、繁華街道、橋梁涵洞、廢棄房屋、在建工地等流浪乞討人員容易逗留和棲身的地點。對不愿到救助管理機構求助的流浪乞討人員,根據其實際情況提供必要的食品、衣物、保暖用品,留下求助聯系卡。目前,救助管理站已經儲備充足的棉衣、棉被和食品等物資。
近日,市救助管理站在日常巡查中,發(fā)現在雙臺子區(qū)紅旗劇場附近的臺階上有地墊和簡單的行李,但沒有發(fā)現露宿人員。氣溫下降,站領導安排救助巡查科工作人員高度關注,工作人員連續(xù)三天也沒有發(fā)現該人。終于在第四天上午發(fā)現這名男子,經工作人員積極勸導,男子同意入站接受救助。男子自述姓劉,錦州市義縣人,來盤拾荒為生,近日因無錢住旅店在劇場臺階上露宿,拒絕透露其他信息。救助站又與公安機關取得聯系,通過人像識別,確認該人戶籍為義縣大榆樹堡鎮(zhèn),當日與義縣民政部門溝通后將其護送返鄉(xiāng)。
對于李某這個名字,市救助管理站的每個工作人員都非常熟悉。因為在短短的6個月時間里,救助站對其已經救助了5次。今年5月份,李某因生活無著臨時遇困被公安機關護送到市救助管理站。通過和本人溝通及核實得知該人是盤錦本地人,36歲,家中父母都已經去世,沒有固定住所,因腳部骨折未痊愈行走吃力,不能打工失去經濟來源,生活遇到挫折后自暴自棄外出流浪。后來,李某多次被救助站和街道社區(qū)臨時救助,遂又重復流浪,再后來拒絕入站接受救助。
近來氣溫明顯下降,市救助管理站在夜間巡查中發(fā)現,李某又一次露宿在大橋下。一開始,他拒絕到救助站接受救助,通過工作人員耐心勸說他終于同意入站接受救助。入站后,工作人員和他聊天、談心,大家輪流開導他,心理咨詢師為其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,積極引導他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,勇敢面對挫折和困難。為了徹底解決他重復流浪的問題,市救助管理站與市就業(yè)和人才服務中心聯系,為其查詢并推薦了適合他的工作崗位,經過與愛心企業(yè)對接,李某于近日到該企業(yè)工作,經過半年流浪生活,李某的生活終于回到了正軌。
“在加強救助巡查的同時,市救助管理站也在不斷提升站內救助服務質量?!睋芯戎芾碚揪戎膊榭瓶崎L樸金山介紹,救助管理站會根據受助人員性別、年齡和身心狀況安排分區(qū)居住,分類施救。對臨時陷入困境的人員協(xié)調有關部門提供心理輔導、法律援助、職業(yè)介紹等服務。加強救助尋親工作,及時發(fā)布尋親公告,會同公安機關利用指紋、人像、DNA等數據甄別查詢,已查明身份信息的老年人、未成年人和疑似精神障礙等特殊群體及時安排護送返鄉(xiāng)。
從2022年冬季開始,市救助管理站還推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新舉措,在興隆臺區(qū)、雙臺子區(qū)部分社區(qū)附近的20個福利彩票銷售站設立“救助引導點”,發(fā)揮前哨作用,及時發(fā)現報告,切實保障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;在雙臺子區(qū)設立區(qū)域性臨時救助點,建立快速反應機制,方便流浪乞討人員和務工不著、尋親不遇等臨時遇困人員就近接受救助;廣泛發(fā)動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、出租車司機、安保人員等熱心群眾,提供流浪乞討人員線索。全市各救助管理機構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加強與公安、綜合執(zhí)法、衛(wèi)生等部門的協(xié)同聯動,全力做好“寒冬送溫暖”專項救助行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