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(jié)“氣”增“綠”,老油田數智化轉型加速
6月18日,記者來到遼寧盤錦市遼河油田歡喜嶺采油廠。炎炎烈日下,兩座巨大的熔鹽罐佇立在廠區(qū)內,每天將120噸蒸汽注入不遠處的蒸汽驅井。
這是世界首座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,2023年12月6日在遼河油田成功建成投產。整個試驗站里,看不到一個巡檢的石油工人。
“遼河油田是我國最大的稠油、高凝油生產基地,由于稠油粘度高、流動性差,過去我們都是通過燃燒天然氣,利用蒸汽鍋爐把水變成濕飽和蒸汽注入井下,驅使油層流動,然后開采。”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設計院院長孫雁伯對記者說,注汽系統(tǒng)年消耗天然氣約14億方、排放二氧化碳303萬噸,這種高耗能、高碳排的方式制約著油田綠色低碳轉型,亟需探索出一種清潔能源替代的有效路徑。
“如今,我們創(chuàng)新研發(fā)出了全新的電熱熔鹽儲能注汽工作流程,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。以電代氣,利用谷電或綠電加熱熔鹽儲能,替代現有的燃氣注汽鍋爐,開啟了控降化石能源消耗、提升綠電消納能力、輔助電網削峰填谷的新嘗試!”孫雁伯興奮地說。
自主研制世界首臺套濕飽和蒸汽發(fā)生裝置、形成適合遼河油田的電熱熔鹽儲能注汽工藝技術包……遼河油田正積極探索油田綠色智能化轉型發(fā)展的新路徑。試驗站投運至今,已累計生產蒸汽1.8萬噸,替代天然氣120萬立方米。不僅如此,這里的數智化建設還達到了無人值守水平。
數智技術是高質量發(fā)展的重要引擎。遼河油田全面推進數智技術與生產經營融合,支撐老油田“數字化轉型、智能化發(fā)展”。
物聯(lián)網應用建設逐漸深化,生產管理信息化自動化步伐不斷加快,如今的遼河油田,油田井、站覆蓋率分別達到65%、66%,上百座站場實現無人、少人值守。日常管理從人工巡檢變?yōu)閷崟r監(jiān)控;注水調整從現場機械作業(yè)變?yōu)檫h程電信調控,推動操作成本大幅度下降。